陳怡:主動尋求創新與變革
陳怡:啟智--主動尋求創新與變革
陳怡,浙江工業大學2010級MBA創業班學生,在校期間帶領創業團隊參加“”2014“創青春”全國創業大賽獲金獎。2008年創立杭州佰美科技有限公司,16年在全國8大省設立分銷網絡,與綠城電商、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為阿里巴巴制定供應商。
杭州佰美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佰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創意類產品的研發、設計、推廣和運營為一體的科技型創新企業,公司位于下沙高科技企業孵化器,是重點孵化的杭州科技類企業之一。
目前公司主要運營的是一種環保高分子涂料,可以輕松地把墻面變成孩子的超大畫板、辦公用的白板及教學用的無塵“黑板”。本產品采用全進口原材料,先進的生產工藝、嚴格的質量控制、健全的配套工具和簡單直觀的操作指引,力求每一套產品都給用戶帶來歡樂體驗。
公司主創團隊有博士、碩士、本科生數名。北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蘇州蒙特梭利幼兒園、杭州紅黃藍早教中心、聯通公司、移動公司、電信公司等知名院校和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等都是該產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自參加杭州家博會、動漫節以來,受到了浙江衛視中國藍、浙江綜合頻道的關注和報道。
創業歷程
“啟智”,傳達的是為客戶提供一個“可以啟迪智慧的空間”的產品理念。英文“iCHANGE”傳達是一種“主動尋求創新、變革”的意愿。故事要從2010年講起。
那時候,我就職于一家跨國企業集團公司,該公司以客廳及整體家居為主要特色,產品質量上乘,設計大氣新穎,聲名遠播,我擔任歐洲一大區總監,并在工作之余報考了浙江工業大學MBA。
當時在國內家居屆,我所在的公司十分重視產品設計,實際產品設計也處于領先地位,為了培養人才,設計部的規模不斷擴充壯大,但是令我好奇的是,無論是在各種宣傳渠道,以及每年的內部產品選款中,總是被意大利、法國設計師們拔得頭籌。我注意到不光是我們自己的企業,很多叫得響名字的包括服裝、家居在內的知名企業,對外宣傳都是以西方設計師為首席。這難道僅僅是一種營銷上的需要?我見過意大利設計師的設計稿,確實是高大上,這樣難怪意大利、法國這些國家成為設計師們的朝圣之都,引領世界設計潮流。而我們的本土設計師,有些名氣的,要么是從小在國外長大,要么師從國外導師,有海外背景,為什么我們培養不出能登世界殿堂的本土設計師呢?
因工作之便利,我也走訪過十幾個國家,每次都會下意識地去探尋這個問題。在歐洲,我發現涂鴉文化特別盛行,比如德國的漢堡、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隨處可見五彩斑斕造型十足的涂鴉墻,人們對于街頭涂鴉和行為藝術存在極大的包容性,所到之處,充滿人文和藝術氣息。有一次,我們外籍經理和我來到了丹麥的一位客戶家里,這是一幢坐落在海邊小鎮上的別墅房,地中海式的白色房屋,全白的布藝沙發,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極其干凈、簡約卻又不失溫暖與奢華,男女主人十分熱情好客,家中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在房子里跑來跑去,由于主人要與我們談事情,小男孩就在一邊玩耍,其間,我看見小男孩跑向一面墻,拿起筆在墻上畫畫,墻上已經被畫得亂七八糟,而男女主人并不阻止,感到十分好奇,看到我詫異的眼神,主人跟我解釋,這本來就是給孩子亂涂亂畫的涂鴉墻,高興之余,還給我展示了兒子過往的“作品”。他告訴我,到了周末或假期的時候,老師和義工也會帶著孩子們去大街上,找到可以畫畫的地方,讓孩子們盡情揮灑,以此鼓勵孩子們的創作。別看孩子們小,他們在如何構圖,如何用色,如何完成團隊合作這些問題上,小腦袋里充滿了想法,雖然有時候把墻上或者地面、家具搞臟了,但那又如何?最重要的是要鼓勵他們的天性!
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而我,卻再一次被勾起了思考。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由于打開了國門,我們國家以產品加工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外貿行業催生了大量的社會財富,然而,產品和工業設計絕大多數來源于國外,我們的自有設計能力十分有限,設計的原創性也和國際水平有相當大的距離,難道我們中國人比西方人笨嗎?當然不是,孩子們剛剛出生的時候,腦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然而在不同的環境里長大,以不同的教育模式對待,就會養成孩子們不同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在“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思想指導下,在“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我們的孩子從小便不敢在墻上亂涂亂畫,也不能跳出老師和父母的規定的方式看問題想辦法。而在西方,許多國家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有意識地釋放和培養孩子的天性,并為之創造更加自由開闊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這樣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到了工作中和社會上,才可以無拘無束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出有思想有張力的作品。
那么換句話說,假如我們的教育模式里,也能夠稍加改變,是不是對于解放孩子的天性,發掘和培養潛能有所幫助呢?
不久后我去德國出差,我大學母校的導師正好也在那里,他年輕的時候在德國留學,每過幾年都會到德國聚一聚老朋友。那天他在慕尼黑大學旁邊的一家餐廳請我喝咖啡時,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他。他聽了我的想法后,提出了一點建議,在中國,把家里花了錢裝修的墻面弄臟,會遭到家長普遍的反對,如果能夠讓墻面可以自潔凈,那就可以克服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咨詢了他在慕尼黑大學化學系的好朋友,他認為技術上存在比較大的可能性,如果我們決定嘗試這樣的項目,他可以作為我們在技術研發上的支持者。一個最初的想法就這么萌發了。
那時候,我的女兒剛滿周歲,正在蹣跚學步,對孩子未來的期盼和憧憬也讓我油然而生一種責任,回國后就一直在琢磨這個想法。我調研了相關市場,發現在國內,能夠讓孩子自主涂鴉的產品很少,一些大大小小的畫板,構成了涂鴉產品的主力軍,然而這些都不能讓我感到滿意,停留在腦海里的始終是那面大大的,可以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涂鴉墻。我發現,涂鴉墻之所以比畫板優越,不光是因為它可以有色彩和造型,吸引到小朋友,更因為它的“無邊界”恰恰給思考和展現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和余地,使思想不受空間所限,更因為它的大,能夠提供一群孩子而不是單個孩子進行集體創作,這也是一個人際交往與合作的過程。
我主動聯系了自己朋友圈的一堆好朋友,有世界500強公司的研發技術總監、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著名國企的銷售經理,大家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其中幾位能力卓越的好友都表示愿意加入這個想法的開發。
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和策劃之后,我決定辭去原有的工作,專心來做這件事情。
第一次萌生創業的念頭已經是十多年的事情了,看到這轉瞬即失的時間,想必你已經感受那股從創業故事里散發出來的壓力的味道和那依稀似見的一群滿身臭汗的人群的身影。如果創業僅此而已,那你的想象力可能還不夠豐富,就像沒有坐過過山車的人在上車之前的神奇遐想,在上車之后多數變為哭喊尖叫。
2005年的夏秋交際的一天,杭州西湖邊一如往常既往的人山人海。在一片垂柳下面,女孩問:“我們接下來該怎么做?”“你去學習業務,我去學習技術,當我們學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一起開一家公司?!蹦鞘俏覄摌I的起點。
創業是什么?
怎么創業?
創什么業?
和多數創業者一樣,這些問題像魔咒一樣,從那天起無時無刻不纏繞著我。
我一開始想,創業就像“登山”一樣,只要開始啟程,登上山峰,享受山頂美景只是時間問題,創業越早,到達山頂就越早。只要用上十分的努力,很快我的事業就可以進入正軌,然后,過上像傳說中的成功人士的種種美妙生活。越想到這些,就越按耐不住心中這股期盼,2008年冬季來臨前的某天,我結束了在某公司業務部門打工的生活,和幾個同事合伙開始經營自己的創業小外貿公司。
然而,夢想就像看臺上觀看游泳健將飛游時觀眾的那種滿懷豪情一般,而現實就是自己“入水”那一刻,才感覺到那股“水”鉆到鼻子里的嗆勁,是何等難受。2009年歐洲金融危機,一個小浪就掀翻了我這架剛駛出去沒多久的小船。之后,幾個合伙的同事紛紛做鳥獸散了。
我一直不想放棄已經出港的小船,在大家都離開后的半年,依然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拽著它前行,最終在浪渦打轉了幾個圈,也沒能夠挽救它??粗〈詈舐翛],自己已經全身無力,我滿身的毛孔里都開始流淌著傷心的眼淚。為什么創業這么苦?
是自己的方法不對?
是自己沒有經驗?
是自己運氣不好?
和諸多失敗過的創業者一樣,每天我都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我決定我要找到答案。
我把自己送到一家大公司,某知名家居集團,去做了他們歐洲一區域銷售總監,決心和一幫在市場上打拼多年的“水手”混到一起。原以為他們可以教會我如何去避開海浪,或者適應海水進入鼻子那一瞬的感覺。然而,一年多的時間里,除了和他們一起在水里被嗆來嗆去,我沒發現這些在民營大公司里的硬漢們比自己好多少。我很快離開了那里。
四處碰壁無果后,我在家里大哭了一場,我的意志在消沉,我感覺好累,沒有方向。但當自己一躺下來,我又開始為自己沒能夠繼續堅持而懊惱,這感覺就好像看著自己的愛人在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自己卻找不到治好他的辦法。
2010年,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我發現自己可以報名參加浙江工業大學的MBA學習。它就像一劑新藥一樣,讓我對創業又再度點燃了希望。我非常非常認真的開始學習和研究各種創業的理論和知識,還結識了一幫和我一樣懷揣著創業夢想的同學。有了理論知識的指引,就像是游泳課有了教程和教練,我按照指引就開始練習各種動作。
有了創辦企業的知識和訓練,在加上第一次創業的經驗,我開始重新尋找項目。我先后試了諸如陽臺農業、玫瑰精油、廢舊輪胎再生利用…等數十幾個項目,但均無法進行下去。這些項目的運作均需要非常強勁的技術作為背景支撐,同時原有產業已經激烈競爭狀態,不適合切入。
到哪里找創業項目?
好的項目還有嗎?
哪些項目適合我?
MBA班的同學,其實基本也都這樣。課堂上模擬理論,我們各個都是大神,但是實際現實社會,大家都幾乎拿不出像樣的項目。
在家居公司銷售總監的崗位上,我發現多數創意類公司的首席設計師都是歐洲人,而中國人在原創方面其實很不擅長。在各國的出差經歷讓我打開了新的視野,我看到了歐洲大街小巷的涂鴉,家庭以及歐洲社會對于年輕人想象力的鼓勵氛圍。而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基本上是抑制小孩子在墻上涂鴉的,這也間接導致了這個社會創造性思維的缺乏。
如何改變中國人的想象力,我們針對這個議題就討論起來,如果可以把墻面做成可涂鴉的形式,孩子畫完后可以擦掉,不是很快可以跨越這個矛盾,而改變今后人們的思維能力?
與專家討論之后,一個好的創業項目油然而生。我在1個月后發起了這個項目。
原來,創業的項目來源對于生活細心的觀察和找到滿足人們生活發展的需要,再結合自己的特長,確??梢哉归_有效的組織和發展。
我給這個項目取了名字,叫啟智?涂鴉墻。
然而,事情并沒有那么順利,由于墻面涂鴉的的概念太新,空白市場=沒有市場,銷售模式的探索一直無法落地,市場推廣舉步為艱。幾位團隊主創成員半年后就產生了方向上的分歧,幾場激辯之后,其他兩位主創決定暫時退出。那段時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面對著“家徒四壁”,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為什么商業模式不能快速找到?
為什么團隊成員無法意見一致?
為什么大家不能夠堅持的久一點?
這次創業的開始就像在場上沒有觀眾的泳池里游泳,冰冷的池水把3個人的體溫凍得太低,沒有觀眾的搖旗吶喊,原來是那么的累和冷。
關鍵時刻,我說服家人繼續支持自己堅持這份事業。公司除了我,只剩下一個將要畢業的實習生。剛開始用戶少,外請的涂刷師傅技術參差不齊而且不穩定,不能隨叫隨到,我常常就帶著小伙伴自己上門給用戶刷墻。期間由于產品配方、氣候、涂刷工藝、書寫筆等等帶來的諸多問題遭到不少客戶抱怨,我都用心記錄下來并耐心解決。一次一次的累積和總結經驗,在下一期產品中進行提升,這段時間我往往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點。
就這樣熬過了一年多,團隊成員從1人變成10人,產品系列從1類變成了5類,漸漸地有客戶主動找上門來。最早跟著我的小伙伴現在儼然已成長為公司的“元老”,他們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重要的力量,在公司需要的時候沖在前面,絲毫不計較個人的眼前得失。而一些在行業里有著眾多人脈資源的“前輩”和“大咖”,也在一步一步向啟智聚攏而來。
一次我去聽了硅谷來的投資人Steve先生的演說,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建立合適的團隊,有時候比產品本身更重要。當我堅持前行的時候,身邊漸漸就會聚集來合適的同行人,當一個來的時候,我起初以為是上帝憐憫我送來的。當第二個第三個來的時候,我才發現,這里面其實埋藏著某種道理。
當我孤膽前行的時候,漸漸發現,企業發展需要圍繞某種社會理念,創造社會價值觀,而很多加入團隊的成員,都是對這種理念產生共鳴,非常認同的情況下加入公司。他們很多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前行的步調是那么的一致,我在創業多年之后,才體會到那種無微不至的團隊的溫暖感覺。
在傳統時代,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從1到N的過程,也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復制之前的經驗,通過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影響力。而啟智涂鴉墻,卻是一個從無到有,從0到1創造市場的過程,放眼望去,我們看不到本國市場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擦干汗水,抹去眼淚,新的商業模式摸索難度可想而知。
若干年前,我聽過郎咸平教授的一個講座,因為我當時所處的行業正是郎先生所講的外貿行業,因此其中一段讓我深感共鳴,郎先生說“在二元經濟里面我國的制造業為何如此不抗壓,當他碰到四大沖擊之后為何如此的衰弱?難道你不能提價嗎?減少沖擊,難道你不能搞品牌戰略嗎?難道你不能搞產業升級嗎?到底我們的制造業出了什么問題,會如此的不抗壓?”他舉了一個例子,譬如芭比娃娃,在中國的出廠價是1美元,在美國的零售價是10美元,其中9美元的差價是怎么創造出來的呢?是透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6大環節創造出來的,在這個“6+1”的產業鏈里,美國掌控“6”,中國掌控“1”,這就是國際分工。我們創造出1美元的產值,就同時替美國創造出9美元的產值,這就是產業鏈的分工,而且我們還因此負擔了沉重的代價,比如環境、資源、勞動的問題,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沒錯,我第一次的創業小舟,就是在這場產業鏈分工的大潮中遭遇風暴沉沒的!我們過度依賴他人的訂單,沒有自我創造的能力,這就是切膚之痛!如果早做外貿幾年,也許能像其他人一樣盆滿缽滿,但是那些盆滿缽滿的,據說也有許多人也在那場風暴之后四顧茫然,除了剩下的些許錢財,并沒有鍛造出什么像樣的核心競爭力,轉型成為必然。
這也是我攻讀MBA的初衷,我想通過系統的學習,了解真正的商業邏輯以及運作方式,為日后的再創業積蓄能量,恰逢工大首創“創業MBA”,其間講課的多為外請的企業領袖、投資人和企業高管,如同久旱逢甘霖,我敞開心胸接受洗禮,一點一點地吐故納新,每到周末必在創業班的課堂飽食創業理論大餐,與創業班的同學們模擬沙盤。工大MBA的老師了解到了我們的項目,推薦我們去參加了2014年全國“創青春”創業大賽MBA專項賽,沒想到,在大賽上我們一舉奪得金獎!
金獎給我們帶來的,是我們內心對項目的方向和前景更加堅定,獲得專家級評委的認可,在兩百多支精銳隊伍中脫穎而出,說明我們的大方向沒有錯!彼時投資屆浪花一浪高過一浪,那些神話級的人物也讓我們羨慕不已,賽后,馬上就有不少投資人前來洽談合作,這讓我們心中小鹿亂撞,但是,基于種種考慮我們最終卻進行了婉拒,思慮再三我們要的終究不是曇花一現的瞬間景象,而是基業長青的穩固大廈,在此基礎上,無明確商業用途之資金,絕不謀來博眼球以慰自我。當下更重要的,應該是磨光產品這把劍,打造模式這艘船。
緊接著,我們接到了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的橄欖枝,成為協會的戰略合作伙伴,為吳曉波書友會和西湖101的各類主題沙龍提供主題活動,并接到了阿里巴巴的詢價,成為阿里巴巴新辦公大樓書寫墻的指定供應商,其間清華大學創業加速器落成,在學院老師的引薦下,啟智書寫墻進入了北京中關村。
沒想到我們為激發兒童想象力創造力的啟智涂鴉墻,也受到了企業和大學的熱捧!我們在孩子王母嬰渠道的銷售業績,讓不少代理商慕名而來,而遍及全國各地的樣板工程,也讓客戶漸漸取消疑慮,放開與我們的合作。
最讓我感到欣喜和欣慰的,是前面暫時隱退的1位聯合創始人,在兩年之后終于能夠回到團隊與我們一起繼續并肩打拼。而十年前在西湖邊許下約定的那個男孩,后來奮斗到世界500強企業高管的那個人,也就是我的先生,也已完全加入了我們的戰隊,擔當起不可替代的重要職責。此時,我們的戰略方向已更加明確,全國布局呼之欲出!
公司目標&行業未來
在3年的市場進程中,啟智獲得了包括文博會美刻獎“最佳設計材料創新應用獎”、“設計獅爸爸五維測評冠軍產品”在內的諸多褒獎,并成為長春電視臺“啟智杯”創意繪畫大賽的官方合作伙伴。
如今,啟智產品經過市場的驗證,已經被廣大用戶所接受和喜愛,被全球400多家品牌用戶體驗并使用,為全球書寫墻領域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持續的內容保證。成為阿里巴巴、阿迪達斯、孩子王、清華大學、穆氏設計等數十家知名企業、大學、設計公司以及幾十家幼教領域領先品牌商的指定合作方,為使用者的涂鴉生活創造了巨大的便捷空間,受到了設計界和教育界的大力支持。隨著合作伙伴和經銷渠道的進一步建立,家庭產品也正逐漸走進千家萬戶。除了書寫墻產品,啟智研發團隊也在著眼于圍繞“想象力和創造力”為核心的領域持續開發新產品,創造新價值!
啟智模式在一步步的市場實踐中漸趨成熟,啟智品牌在所在的細分行業也已小有名氣,縱觀過去,啟智“浴火重生鳳凰涅槃”,以一己之力挖掘百億市場并影響后來同行,放眼未來,“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啟智團隊無時無刻不在精心打造的這艘未來戰艦,終有一日會實現初心,大放光彩!
對于書寫墻這個細分行業,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受到當下年輕人的喜愛,也必然成為年經人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從市場效應來說,目前看還處在微笑曲線的前坡,但是在經歷早期的產品、技術打磨以及營銷探索之后,發展會越來越快,這中間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跟進這個市場,但是只有不投機,不鉆營,認認真真解決問題的企業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存與發展,因為這是一個靠功能檢驗效果的行業,做不得半點虛假。同時,讓功能穩定的書寫墻產品和客戶空間有機結合,為客戶空間增色,讓企業文化展現在書寫墻的設計細節當中,和使用者產生充分的互動,解決教學空間、企業空間真正的應用問題,才是書寫墻行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同時,真正能讓這個行業爆發的,一定是要消除專業涂刷這個工藝瓶頸,如果人人都能涂刷,這個細分行業的春天才會到來。
我想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可以嘗試,但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創業失敗之概率十之八九,而成功者不足百分之一。只有真正創造社會價值,符合商業邏輯,能夠自我造血并進行內部循環的項目才有可持續性。而這其中又要面對團隊、資金、競爭等等諸多不可預期之影響,大學生創業任重道遠。
因此,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只有認清自我,下決心選擇創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狀態,才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誘惑面前不動搖,在成績面前不昏聵,在團隊面前不自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