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風險管理課程開展行動學習

工程風險管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既要求掌握基礎理論、思想方法以及創新思維,又需要結合具體案例,將知識活化和融會貫通,應用于未來工程管理(風險)決策和實踐操作。

為了能讓學員開拓眼界以及實踐體驗,課程特意安排了為期一天的行動式學習活動。

課程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杭州濮家小學教育集團筧新校區。這是一所占地面積14900平方米,建筑面積8800平方米,僅有14個班級的小學。學校非常注重環境綠化,教學樓屋頂覆土種草皮,陽臺建花池種植垂掛植物,廊架與墻面種爬藤植物,校園除道路外幾乎種了綠植,整個校園的綠化覆蓋率達67.1%。

2014年學校與浙江省農科院合作,將整個屋面改成農業種植區、開辟立體綠化等擴大覆綠面積的同時,還在地面完成了微循環農業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建設生態牧場(16㎡)、生物質垃圾收集堆放車間(3立方米)、沼氣池(35立方米)、雨水與污水收集池(各50立方米)和自動灌溉系統等一系列工程。形成屋頂種殖、養殖——師生餐飲剩余物及農業副產品養豬——豬屎尿及生物質垃圾進沼氣池(因為是后期改造,人糞尿入不了沼氣池)——沼液、沼渣經無害化處理后做屋頂農場的灌溉水與肥料——農、畜產品為師生食用,沼氣是清潔能源。學校區間內的廢棄物都成了資源,依靠屋頂農田重建的“微循環農業系統”其物流、能量流在學校區域內通過生物間環環相扣的傳遞,實現可持續的永恒運轉,該工程項目運行到目前,依舊良好,除沼氣工程需要注意維護和提升外,整個工程項目形成了基于系統化思維的系統工程,為學校這一城市小單位提供了基于生物質(生命)元素一體化循環體系的綠色校園、農耕教育、自然生命教育綜合解決方案。

該工程項目將傳統的生活有機污水外排市政污水管網,再導流到大型污水處理廠把富含有機營養的水作為“垃圾水”予以高成本、高能耗、低效率的處理模式,調整為本地化、分布式的有機生態循環利用模式,形成了樸門(permaculture)永續閉環系統工程,最終降低了社會系統工程風險,傳承了中國傳統農耕文化,并嫁接了現代化創新解決方案,最終達到了聯合國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將該工程應用視為未來學校模式。值得提出的一點是在傳統文化思想應用于現代工程方案的時候,還需要注意適當調整現代工程實施標準(比如建筑體樓頂保溫隔熱層和立體綠化植被單一性的行業驗收標準),以適應創新、精進和突破格局的發展。

1678857168309.png


課程第二站,我們來到了杭州錢塘新區醫藥港小鎮。在杭州醫藥港,我們參觀考察了項目樓頂的“生態農場”。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9890平方米,屋頂綠化面積達3338平方米。項目改變了傳統的屋頂綠化方式,打造了一座用于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種植的生態環保的“屋頂農場”。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李伯鈞老師的合作指導下,屋頂設置了厚度為10厘米的蓄水層,部分雨水可從屋頂覆土滲透至蓄水層,同時通過對項目生活污水處理再利用,為蔬果提供養分,建立起微循環的農業系統?!霸擁椖坎粌H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環節,還體現了節地、節能、生態、環保、‘海綿’的重要意義,是錢塘區首個將屋頂綠化打造為果蔬產地的項目。

該項目與濮家小學筧新校區屋頂立體農業工程項目一致,工程技術應用面積擴大了,應用場景也改變為產業園區,可將該工程應用視為未來園區模式。

1678857228025.png


課程第三站,我們來到了新一代高鐵樞紐標桿杭州西站。杭州西站站房及站區綜合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約51萬平方米,站房共9層,是集高鐵、地鐵、公交、出租等出行方式于一體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杭州西站擁有獨特、便捷的“云谷”換乘設計,當初建設時杭州西站創新性利用,湖杭場與杭臨績場兩個鐵路站場,中間拉開的約28米空間,形成由地下層至高架層貫通的“云谷”。

杭州西站打造云城綜合體,建設長180米,寬60米,高80米的云門,這種做法在國內外尚無先例,也是杭州西站樞紐眾多開創性項目之一。云門聯系著西站站房以及周圍的高層辦公、裙房商業、休閑等綜合開發項目,在云門二層,設置了與西站聯通的進站通道,以便人們快速進出站房,再借由站房公共平臺出入南北綜合體,它的地下空間也與地鐵聯通,方便往來乘客“無縫換乘”。同時還將周邊的山水生態環境元素引入建筑工程內部,杭州市第二植物園(兩山文化公園)貫穿南北軸線,由此形成了“站城一體、綜合配套、三生融合”理念

該項目通過規劃設計的創新(空間多功能復用價值提升、站城功能融合),使得超級交通綜合體占地面積在減少的同時,增加了上下空間集約化功能價值,實際上降低了工程建設價值的低效風險,提升了項目綜合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1678857307936.png


課程第四站,我們來到了浙江云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注操作系統的創新型科技公司,致力于構建5G新生態,總部位于杭州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塊的中國(杭州)5G創新園。

經過八年的技術沉淀與應用積累,云針自主研發了全新國產操作系統——云針操作系統(CloudNeedle OS),云針操作系統集輕量化改革與面向全場景的技術特性為一身,從特定場景來看它可分為服分器、智能終端、物聯網三大板塊,在技術上完美打通了“云-邊-端”,真正實現中心互聯、萬物互聯。該操作系統采用了與windows、安卓、蘋果(iOS、macOS)等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和理念,完全直容和兼容目前國際國內市場上大部分算力終端設備(含芯片)及軟件,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算力資源的全方位歸集與再分配。搭載云針操作系統的云針系列產品擁有更精簡的內核,更高效的運行方式和更安全的數據保障,降本賦能,提質增效,助力各行業領域轉型升級。云針科技真正解決了操作系統"卡脖子”的難題,打破了國外各軟、硬件供應商對我國的層層滲透乃技術封鎖,降低了技術封鎖帶來的風險挑戰。

1678857346645.png


經過一天的行動學習,學員們都腳步過萬,雖身體稍顯疲憊,但大家對此次移動課堂行動式學習活動安排感到非常滿意,本次學習開闊了工程創新創業實踐的新視野,加深了工程風險管理的理論深度,真正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